NY∕T 3156-2017 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规程(农业)

ID

9C2CC7BDE92644F19D45E5884B625000

文件大小(MB)

0.39

页数:

6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1-12-23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.01,B 20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3 1 56一2017,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规程,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ontrol of corn stalk rot,2017 - 12 - 22 发布20 1 8 - 06 - 01 实施,脸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,前言,本标准按照GB/ T 1. 1-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,NY/ T 3156-2017,本标准起草单位:山东省农业科学院T ;I田国盐乐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、山东农业大,学植物保护学院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,I,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规程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玉米茎腐病的术语和定义、防治原则、防治方法的技术要求,本标准适用于由镰刀菌和腐霉菌引起的玉米茎腐病(参见附录A) 的防治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NY/T 3156-2017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,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.,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,GB/ 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 1,玉米茎腐病com stalk rot,由多种镰刀菌和腐霉菌单独或复合侵染玉米根系和茎基部、造成茎基部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,一般在玉米灌浆中后期呈现症状,主要表现是植株叶片青枯或黄枯,果穗下垂,茎基部变褐腐烂,4 防治原则,应遵循"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"的植保方针,根据玉米茎腐病的发生流行规律,综合考虑影响该病发,生的各种因素,以抗病品种应用和农业防治为基础,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协调进行。化学用药应,符合GB 4285 和GB/ T 8321 的要求,5 防治方法,5. 1 抗病品种,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丰产、抗病玉米良种,5. 2 农业防治,5.2. 1 适期播种,根据当地实际进行播期调整,使玉米易感病期避开多雨高湿季节,5.2.2 合理轮作,重病田可选择与花生、谷子、大豆、水稻等作物进行2 年-3 年轮作,5. 2. 3 合理密植,一般控制在每667 m2 4000 株-4500 株,5. 2. 4 肥水管理,应增施饵肥、铸肥,不宜偏施氮肥,发病严重地块可施硫酸梆75 kg/ hm2 -100 kg/ hm2 、硫酸铐25,kg/ hm2,- 30 kg/ hm2 .确保田间排水畅通,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。灌溉时建议采取喷灌和滴灌,不宜,大水漫灌,5.2.5 清洁田园,NYj T 3156-2017,生长季节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做无害化处理。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。秸秤还田地块可施,用秸轩腐熟剂并进行深翻,5.3 生物防治,可施用晗茨木霉、绿色木霉、芽抱杆菌等生物防治菌剂,在玉米播种时施入土壤或苗期灌根处理,5. 4 化学防治,5.4. 1 种子处理,用含有啡时局-描压了杀菌剂…子处酬栅产品! 推荐用量对种子进手,5.4.2 预防施药……………h 1,玉米大喇叭口期--再醒自鸭、阳风向~匪醋、多菌灵、甲基硫菌灵等有,效成分的杀菌剂,2,NY/T 3156-2017,附录A,(资料性附录),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分布、症状、病原种类及发生规律,A. 1 发生分布,玉米茎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,美国、加拿大、印度、法国等数十个国家都有发生。我国的山,东、河南、河北、安徽、湖北、山西、辽宁、广西、浙江等省(自治区)均有发生。-般年份病因发病率达,10 % ~20 % ,严重年份可达20 % ~30 % ,个别地区高达50 % 以上;病株一般减产两成至三成,重者甚至,绝收,A.2 症状,玉米茎腐病分为青枯型和黄枯型两种类型,青枯型茎腐病,也称急性型茎腐病。发病初期,整株叶片表现突然褪色、无光泽,似开水烫过, 1 周,内发展为青灰色干枯,茎基部发黄变褐,内部空松,手捏即可辨别,根系水浸状或红褐色腐烂,果穗下垂,籽粒批瘦,不易脱粒,黄枯型茎腐病,也称慢性型茎腐病。叶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干枯,茎基部变软,果穗症,状同青枯型茎腐病。剖轩检查,可见病节内部组织腐烂,褐腐或红腐,维管束丝状游离。根系腐烂破裂,须根减少,表面和内部色泽变为粉红色到褐色,A.3 病原种类,玉米茎腐病病原复杂,主要由镰刀菌和腐霉菌引起。镰刀菌主要包括禾谷镰刀菌(Fusarium graminearum,Schwabe) 、拟轮校镰刀菌[ F. verlicillioidess (Sacc. ) Nirenberg] 和层出镰刀菌,[ F. proliferatumCMatsush. )Nirenberg]等;腐霉菌主要包括瓜果腐霉[Pythium aphanidermatum(Edson),Fitzpatrick] 、禾生腐霉(P. graminala Subramanian) 和肿囊腐霉(P. inflatum Matthews) 等。黄枯,型茎腐病病原以镰刀菌为主,青枯型茎腐病病原以腐霉菌为主,A.4 发生规律,病原物以菌丝体或各种袍子在病株残体组织内外、土壤中、种子上越冬,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。在,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,越冬的病原菌产生传播体,借风雨、灌溉、农事操作或昆虫等传播,从寄主根部的,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而引起全株发病。冰雹、虫害、各种原因造成的植株创伤等利于病菌侵染。玉米生,育期和病害关系密切,乳熟期以后为发病高峰期。品种抗病性有显著差异,一般早熟品种和茎轩强度差,的品种发病较重。玉米生育后期连续阴雨,……

……